塑造職業形象的關鍵是得體合度
有一個年輕人在香港干的是領帶推銷工作,他總是風雨無阻出現在香港大街小巷的各種洋服店和衣檔小攤,他耐著性子推銷自己的領帶。在此期間他也碰到過不少尷尬事,有一次一位洋服店老板見他衣衫襤褸,竟然對他下逐客令,他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;丶液笏I悟到自己做領帶生意,竟然不重視自己的職業形象,既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對客戶的不尊重,自己確實是做得有不對的地方。第二天,這個年輕人穿著整齊的衣服去向店老板賠罪,并且誠心誠意地請老板喝咖啡,他的真誠打動了對方。那位老板不僅接納他的領帶,還成了他的好朋友。后來這位店老板在這個年輕人開辟領帶銷售渠道、成就個人事業方面給予了很大的幫助。這個年輕人后來生產出了暢銷世界各地的領帶——“金利來”。他也成為了“領帶大王”,他就是香港金利來集團董事長曾憲梓。
職業形緣,是指你在職場中公眾面前樹立的印象。它是通過你的衣著打扮、言談舉止反映出你的專業態度、技術和技能等。
我們重點來細說得體的言談以及合度的舉止,因為得體、合度的言談舉止是塑造職業形象的關鍵。
言語談笑是交往的重要工具。在社交中,語言藝術是塑造良好社交形象的重要手段。如果言語淡笑處理不當,就可能損壞社交形象。如不管對方愛聽不愛聽,總是喋喋不休,談個沒完,肯定令人討厭:用語尖酸刻薄,啰啰唆唆,也肯定不會招人喜歡;見人吹牛,信口雌黃,自命不凡,人們一定避而遠之。得體的言語談笑能體現為心聲、言之有理又有禮,談吐風趣幽默、有節制、規范的特點。
言談應該遵循一定的規律和原則,做到言之有據、言之有理、言之有情、言之有文,才能使交談達到理想的效果。
明確的目的性原則
堅持“有意而言,意盡言止,話由旨遣”的原則,明確談話目的,是取得交談成功的前提條件。只有目的明確了,才知道應該準備什么話題和資料,采取何種談話風格,運用哪些技巧,從而做到有的放矢,臨場應變。如果談話目的不明確,漫無邊際,不僅浪費了時間,而且也是失禮的。所以談話之前,預先想一想要獲得的效果并為之努力,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是交談成功的必備條件。
對象性和適應性原則
談話要有強烈的對象意識,適應語言表達的環境——適應語境,話因人異,根據談話對象的年齡、性別、職業、社會地位、文化知識水平及思想狀況區別對待。話講得好不好,不僅要看話語是否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,尤其還要看談話內容是不是符合談話對象的需要,對方是否樂于接受?傊,交談中多談些對方喜歡聽的話總是相宜的,人喜則語言易入。提建議、提出批評更要講究方式、講究藝術,注意環境與場合,讓對方心悅誠服地采納、接受。
分寸性原則
在人際交往中,談話要有分寸,認清自己的身份,適當考慮措辭,哪些話該說,哪些話不該說,哪些話應該怎樣說才能獲得更好的交談目的,是講究談話禮儀應注意的。同時還要注意講話盡量客觀,實事求是,不夸大其詞,不斷章取義。講活盡量真誠,要有善意,盡量不說刻薄、挖苦別人的話,不說刺激、傷害別人的話。
忌談話題不談不問
人家不愿打聽的消息,別隨口亂提,人家不提的問題,別信口分析,這也是談吐禮儀要遵循的原則。交談時,一般不要涉及疾病、死亡、災禍等不愉快的事情,如果對方主動談起,應誠意地表示關心、同情,說些有節制的勸慰語。不淡那些荒誕離奇、黃色淫穢的傳聞。年齡、婚姻、住址、收入、經歷、信仰等屬于個人隱私的問題,交談中一般不該徑直深入詢問。對方不愿意回答的問題不要追問,不刨根問底,不經意之問一旦提出對方反感的問題,應表示歉意或立即轉移話題。交談時還應注意不直接批評長輩和身份高的人,注意親疏有度,“交淺”不“言深”,是一種交際藝術。
行為舉止主要指站、坐、行等姿態。在站立、行走、坐臥這些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、最基本的動作里,都包含著對一個人社交形象的評價。古人云:“站有站相、坐有坐相”、“站如松、坐如鐘、行如風、臥如弓”,都是對行為舉止的一種要求和評價。
走姿也要分場合:
1.參加喜慶活動,步態應輕盈、歡快、有跳躍感,以反映喜悅的心情。
2.參加吊喪活動,步態要緩慢、沉重、有憂傷感,以反映悲哀的情緒。
3.參觀展覽、探望病人,環境安謐,不宜出聲響,腳步應輕而柔。
4.進入辦公機關、拜訪他人,在室內這種特殊場所,腳步應輕而穩。
5.走進會場、走向話筒、迎向賓客,步伐要穩健、大方,充滿熱情。
6.辦事聯絡,往來于相關的部門之間,步伐要快捷、穩重,以體現辦事者的效率、干練和能干。
7.不同的性別,可以通過不同的走姿體現不同的美和風范。男士的步伐,可以剛健有力、穩重豪邁,表現出男士堅定、剛毅、灑脫、氣勢磅礴的陽剛美;女士的步伐,可以輕盈、飄逸,體現出女子柔情、恬靜、嫻淑、嬌巧的陰柔美。
同樣是站,男性應該給人威武、剛強的美感,女性則應給人輕柔、溫和的美感。當然,不論男女,站立時東歪西倒,左倚右靠,總是不好的,因為這是缺乏精神和朝氣的反映。所謂站有站相,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自然、大方、有自主感。有的人站立時總喜歡靠在別人身上,好像自身難以獨立似的;有的人站立時,又習慣耷肩縮頸,似乎身體不堪重負一般,這些都不符合自然、大方、有自主感的要求,給人的印象都是不美的。
不同情況下的坐姿:
1.在比較輕松的場合,可以坐得比較舒展、自由。
2.談話、談判、會談時,場合一般比較嚴肅,適合正襟危坐。要求上體正直,臀尖落座在椅子的中部,雙手放在桌上,或將一只手放在椅扶上都行。腳可以并著放,也可以并膝稍分小腿,或并膝小腿前后相錯、左右相掖。
3.女士在社交場合,為了使坐姿更優美,可以采用略側向的坐法,頭和身子朝向對方,雙膝并攏,兩腳相并、相掖,一前一后都可以。在落座時,應把裙子向腿下理好、掖好,以免不雅。
4.傾聽他人教導、指示時,對方是尊者、貴客,坐姿除了要端正外,還應坐在座椅的前半部或邊緣,身體稍向前傾,對對方表
現出一種積極、重視的態度。
行為舉要考慮到是否有禮貌,是否傷害他人。有的人衣冠楚楚,卻舉止粗俗,旁若無人,就是不夠尊重他人、缺乏教養的表現。
人們在社交中表現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得體的儀表舉止,是形成人們社交人格形象的客觀依據。待人接物則使交往雙方直接發生接觸。一個人待人接物的行為、態度如何,直接影響著他交往的對象對他的社交形象的評價是維持還是改變。
閱讀思考:
1.你會塑造自己的職業形象嗎?
2.在職場中,你的言談舉止是否得體、合度?